南屏古村 古韵朴雅桑梓乡愁
发布日期:2019-1-21 浏览:5343
徽州黛瓦白墙的古民居,高高的马头墙,青石板巷子,门檐花窗精美雕刻,山村缭绕的云雾和袅袅的炊烟,在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都是烙在心头的乡愁印记。这样古韵深厚浓墨重彩一般的古村,也吸引着像我一样的人,一次次的前来。
我在两年前来过,这次,是二进古村了。
南屏原名叶村,因背靠南屏山而得名。因其古代建制属黟县五都,所以古时又名五都叶村。在村子里的南熏绣楼上,推开木窗,南屏村层层叠叠的高墙青瓦就映入眼帘,仿佛打开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水墨画。
村里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的祠堂、民宅、书院、神坛寺庙、亭阁、园林,还有遍布村内民宅的36眼古井,组成了南屏村特色鲜明的明清徽派建筑群,现有的八个祠堂,有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媒体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在细雨绵绵的天气里,走进潮湿的小巷,高高的门楼装饰,斑驳的苔藓,透着漫漫岁月的痕迹。门楼式出现于明末,一般在上方挑出双角起翘的小飞檐,鸱吻角兽,下起檐椽头,上覆瓦片垫翘,飞檐下方和门楣之间的花边图案框内,嵌镶着砖雕图像,内容丰富多彩。
走至一个错综复杂的巷口,遇见一个老阿婆,戴着草帽独自蹲在地上捡拾稻谷,远远的的又来一位抱着孙子的老阿婆,看似正要来找老伙伴唠嗑呢。
一道窄巷中的南熏绣楼民宿,是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刻有绣楼民宿的木质小牌匾藏身于爬墙虎的碧叶之下,低调至极。走进楼内,宽大的天井,假如有阳光,光线可以照射到厅堂后面。
在绣楼上下,一点一点的品味徽派建筑精美的雕刻,不管是花鸟虫鱼,还是历史人物,那些细节,最为迷人。
和北方的四合院、闽南的红砖九架厝不同,徽派民居建筑融入了更多的风水和人文与自然相协调的内涵。那种“铁门山墙地磨砖,两进三间天井院,双层结构砖木楼,楼上阁厅飞来椅(美人靠)”,说的就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四水归堂”,马头墙错落的“五岳朝天”,多进堂组合的“步步高升”,以及大门上高大轩昂的“五凤楼”等代代生发伸展着的建筑模式,体现出了徽州文化传统那样古朴自然的造型美和技艺谐调的空间美。
与所有徽州古民居一样,厅堂的太师壁上悬挂匾额,中堂是字画,堂下条案上则摆放着东瓶西镜、自鸣钟,取其谐音“终身平静”。
厅堂的条桌前摆八仙桌及太师椅,厅堂两侧设茶几及座椅,侧壁上挂名人字画。厅堂的柱面则多挂木制条屏楹联。常见的楹联有:“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楹联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徽州人家崇尚诗书、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