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合作
找项目 找资金 生意经 奢侈品 安徽风物 艺术园地 行走江淮
当前位置:徽商精英网 > 综合频道 > 安徽风物

寻祠闹市 雕梁画栋犹在

发布日期:2019-2-28    浏览:1374    

    早就知道合肥四十二中对面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湮没于林立的高楼大厦之中,却又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特立独行在繁华的“安徽第一路”旁。这座合肥老城区内唯一存在的一座百年祠堂,始终寂静地守在喧嚣的背后。

  从李鸿章的远亲高懿丞说起

  了解高家祠堂必须首先了解高懿丞,这位与晚清重臣李鸿章沾亲带故的实业家,杭州鼎新纱厂的创始人,借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于中国之机,迅速发展,赚到丰厚利润,成为富商。

  高家在合肥是大户人家,系南宋名将高若纳的后裔,明朝初期,高家在小东门内万寿寺东坐南朝北建高氏宗祠,祠堂名为“积善堂”,即为现存的高家祠堂,后被太平天国起义军焚毁。作为合肥高家大房第十七世孙,发达后的高懿丞出资重新修建了高家祠堂。

  据说那时的高家祠堂占地四亩有余,是座典型的徽派建筑,灰砖黑瓦、马头墙,飞檐翘檐,大门成八字照壁式,大小额枋上均有木雕缠枝花草、人物故事等,后檐下梁撑为木刻透雕龙凤纹饰,雕刻技艺精湛,做工细致。南北屋面结构不同,正脊两鸱吻为瓷器碎片镶嵌而成,垂脊下端飞挑,似展开的鸟翼,西侧院墙上也有花纹,在合肥各处古建筑中难得一见。

  牛耘先生说他小时候到高家祠堂玩过,里面香炉、香架、牌位、画像,一应齐全。

  祠堂兼做学堂,因烈士而得名

  原合肥县第八完小,后为纪念合肥籍的辛亥革命烈士倪映典而更名为映典小学,原址就在高家祠堂。

  老合肥陈频先生是1947年从乡下老家来到合肥的,那时他才七岁。他记得映典小学校长也姓倪,是烈士倪映典的亲属,和陈频先生的姥爷家是世交。为了在映典小学上学,陈频先生的母亲把家安在对面的飞骑桥附近。据他回忆,当时,倪映典烈士纪念塔还在高家祠堂前面,是一个四周围着栏杆,中间立着一座高高的尖尖的塔式建筑。纪念塔的四周,有一棵棵身上披挂棕色长毛,周围长着像芭蕉叶扇子一般的植物,后来知道那是芭蕉树。一列列冬青和柏树围绕在四周,显得庄严而肃穆。

  从荒草中奠定安徽文艺事业

  老作家吴炳南先生告诉我,那里曾经是安徽省文联的办公地点。

  安徽同文文化网的鲍雷先生从小听身为画家的父亲说过,1952年,安徽恢复省的建制,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委会,省文联筹委会从安庆路搬至高家祠堂。当时的院子里一片荒草,房间阴暗潮湿,蛛网尘封,杂草丛生。

  那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省文联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高家祠堂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荒草、野蒿和瓦砾。正是在这个略显衰败的祠堂里,诞生了影响力很大的《安徽文艺》(后来改为《江淮文学》)。已故著名作家鲁彦周曾说,高家祠堂的时代是奠定安徽文艺事业的时代。

  武者留情,这里曾有个国术馆

  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此后迎来了中华武术界的“黄金十年”。不仅首都南京有中央国术研究馆(中央国术馆前身),各省、市甚至县都设立国术馆,有些地方,市长、县长还兼任馆长。当时的报纸评论说:“国术馆组设,原本救国之热诚,以期强种强国,而循至于民众均国术化”。

  安徽的国术馆设立较其他地方为弱,由于经费困难,只有省会安庆设有国术馆,其他各县均没有设立国术馆。

  不过,合肥县在安徽是个特例,这得益于一个叫吴重光的习武之人。他四处奔波,筹得资金,于1933年即中央国术馆成立的那一年,在九狮桥附近,成立了合肥县国术馆。不久,又搬迁到前大街的高家祠堂。

  在高家祠堂的几年间,吴重光亲自担任馆长,并聘请了几位专职教师。那时的合肥县国术馆不仅教授武术,也讲授文化课。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参加中学考试,也可以保送省国术馆深造。

  1938年5月14日合肥沦陷,县国术馆的师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朝夕相处的高家祠堂,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格力万人空巷抢格力
老乡鸡1000

头版头条

王灯明副厅长赴省外办对接2024...
1月4日上午,副厅长王灯明一行赴省外办对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相关工作。省外办副主任杨小琳,二级巡视员胡健以及经济处、港澳处、礼宾处等相...[查看全文]

奥巴马

奥巴马

杨元庆

杨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