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机合作
名人 名企 理事会
当前位置:徽商精英网 > 名人 名企 理事会 > 名人

“大国工匠”情系宣纸

发布日期:2017-3-13    浏览:3272    
  周东红在车间。(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蔡盛本报记者张敬波
  3月3日上午,在宣城市红星礼堂举行的2月份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中,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周东红再获殊荣,荣获第一万名“中国好人”,诠释了爱岗敬业新含义。此前,在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这位潜心宣纸数十年的捞纸大师,已备受人们瞩目。
  1986年,20岁的周东红怀揣梦想来到宣纸厂,当起了一名捞纸工。说起捞纸和晒纸,人们通常用“水深火热”来形容。捞纸工常年泡在水里,就是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晒纸常年离不开火,就是酷暑季节也得坚持。两者比较起来,捞纸技术含量更好,也是最辛苦的工种。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周东红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但是早晨3点多就要起床,每天弓着腰、浸泡在水里劳作10多个小时,重复动作1000多次,这种苦的确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学徒期间,周东红的手烂了又好、好了又烂,夏天浮肿、冬天皲裂,见了对象都不好意思露手。刚开始捞纸时,因为动作不协调,速度慢,每天至少要干14个小时。一年到头,唯有春节期间才能休息几天。年方弱冠的周东红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腰痛了贴上膏药,手上长了冻疮也要坚持捞纸……8个月起早摸晚,苦练基本功,他终于顺利“出师”,从一名农民变成了国有企业的熟练技工。
  捞纸是苦差事,又是技术活。在吃苦耐劳的同时,周东红虚心学习、勤于观察、不断琢磨,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最初的一年,除了吃饭、睡觉,周东红每天都泡在捞纸车间里。日复一日的弯腰、转身、跨步……千万遍的重复终于换来收获,周东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精准地掌控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宣纸的厚薄和纹理。捞纸的第二年起,周东红每年至少能完成130%的生产任务,最高完成145.54%的生产任务,这也是厂里的最高纪录。
  捞纸常年与水打交道,湿气上身导致筋骨痛是常有的事。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人走上了辅助工的岗位。但是,周东红不忘初心,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捞纸一线。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如今的周东红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融入到捞纸技术中去,抓帘、舀水、抄纸、跨步、转身、抬手、弯腰、回身、放帘,动作流畅、一气呵成。他捞的每张纸误差不超半克,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最好纪录,超国家标准8个百分点,成为技术最全面的捞纸高手。多年来,在公司多次举行的劳动竞赛中,第一名的桂冠总是戴在周东红的头上。国内不少著名的书画家都慕名而来,期待用上他捞的宣纸。
  1988年以来,周东红获得1次生产能手、15次先进生产者、3次文明标兵、2次优秀员工的称号。2007年,周东红被评为宣城市杰出职工;2012年,他又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拿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成为央视首推的8位“大国工匠”之一;2016年,周东红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全国“最美职工”荣誉称号,并荣获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
  宣纸是“国宝”,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以老带新的“蓝青工程”。周东红一马当先,在“传、帮、带”中做表率。捞纸难,当师傅更难。带起徒弟来,由于动作不协调,师傅不仅费力,而且纸张的成品率会大幅度降低,每天浪费1至2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面对这种吃苦而费力的事,周东红总是服从安排,乐意接受,从不推脱。 10多名徒弟在他的教导下,一个个茁壮成长起来,成为捞纸车间的顶梁柱。
  如今,公司又设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 “老师傅”周东红作为“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小组组长,带领小组开展攻关,培养青工。对周东红来说,他把感情和责任融进了每一张纸,把每一张纸当成艺术品来做。在做好每一张纸的过程中,周东红收获着快乐和幸福。
 
格力万人空巷抢格力
老乡鸡1000

头版头条

王灯明副厅长赴省外办对接2024...
1月4日上午,副厅长王灯明一行赴省外办对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相关工作。省外办副主任杨小琳,二级巡视员胡健以及经济处、港澳处、礼宾处等相...[查看全文]

奥巴马

奥巴马

杨元庆

杨元庆